相亲对象是自己的学生,强势的问题儿童 全12集

分类:生活片 日本2017

主演:本泉莉奈,白井悠介,新垣樽助,青井美海

导演:みうらさぶろう

相信看过这部记录片的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生育是如此痛苦的事,为什么还要生?进而上升为愤怒的质问:您有皇位需要继承吗?

但是愤怒不能解决问题。

毛选上说:如果你不能解决某个问题,那么就去调查它的现状和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我不敢说‘解决问题’这种大话,只想写一下“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对于生育如此热衷?”

首先,我需要说明一下,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观点大都来自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

好的,让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既然生育如此痛苦,为什么还要生育?

但是这个问题提的有毛病,正确的提法应该是:既然生育【使我本人】这么痛苦,为什么我还要生育?

这样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你的生育】对于你本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你的生育】对于他人乃至整个社会却是有利的。

换言之,生育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如果是彻底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的人,就应该设法避免生育这件事)。

那么生育为什么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呢?

任何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一种基本需要。而生育制度满足的就是我们人类的最最基本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一个人来说,你要想活着,你需要有东西吃、你需要有衣服穿、你需要有房子住,但是这些工作单靠你自己肯定是不能完成的,设想一下:你吃一个馒头,你要先去种小麦,穿一件衣服,你需要去种棉花。这样当然不行,效率太低了。于是,聪明的人类想出了一个办法:分工。

每个人都要吃饭,若是有人可以不必自己种田,自己煮饭,那就必须有人替他种田煮饭,而他所做的工作也必须能够满足那些去种田煮饭的人的需求。在整个社会中,不管人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但是这些工作加起来必须等于我们每个人生存需要的和。也就是说:一个社会中有多少人自己不做饭,就必须有多少代别人煮饭的人。在一个城市里,有多少饭馆,就决定于这个城市里有多少人不做饭。

但是我们并不是依靠这种分工合作的结构来生活,我们是依靠这个结构里每个人来生活。这种分工合作的结构只不过是个架子,我们每个人生活是依靠生活在这些架子里的人。

那么,我们就必须在这个架子里填满足够的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维持自己的生活。如果这个架子里人太少,导致田也没人种了,饭也没人做了,那么我们就必须花费时间自己去完成这些事,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个人的生活品质。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想维持自己的生活,我们就必须要关心别人的生存和死亡,当一个人死去,必须要有一个新的人来填补他的位置,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个人生活不受干扰。

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要想生活的好,就必须关心种族的绵续,使得社会结构中能够维持满足我们需要的人口。

所以,【你的生育】对于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你身旁的大妈催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你是否生育确实关系到了大妈的生活,虽然大妈可能不懂生育制度的原理。

既然种族绵续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实生活,那么为了确保这种种族绵续,聪明的人类提出了——生育制度。

上面说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关心新个体的产生,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关心新个体的产生,因为生一个孩子是简单的,但是这个孩子进入社会后是否能够给我们每个人带来好处是不确定的,如果这个孩子是个杀人犯,那么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还有害处,所以,为了确保这个孩子的健康生长,我们聪明的人类又想出了一个方法——婚姻。

要让这个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我们大家都有用的人,所以我们需要在他步入社会之前,对他进行教育,确保他能够掌握在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技能,但是,如何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呢?由谁来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呢?

我们社会采取的方法是:由男女组成家庭,在这个家庭中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有生理性的需求和社会性的需求。在一个一般的家庭中,这种两种需求能够被完美满足,这里又利用了一次分工的原理——严父慈母。

在中国社会中,一个家庭中父亲往往是严厉的,这是因为需要这个父亲对这个孩子进行步入社会前的必要培训,正是俗话说的“子不教,父之过”,为了保持父亲的威严,所以一般父亲和孩子之间并不亲近,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代表社会要了这个孩子的命。但是,我们假设每个父亲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为了让这个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前有一个适应,所以必须对这个孩子进行严厉的管教,那么对于一个父亲的心中就有对于孩子的爱和社会赋予他的对孩子严厉苛责的两种力量的撕扯,这是将孩子与社会的矛盾部分地转移为了这个孩子与父亲的矛盾的结果。(此处还可延展到反抗父权)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没有呵护和关怀,那么他也是不能健康成长的,在一个家庭中,往往是母亲承担了这个责任,也就是对孩子的生理性的呵护,就像《红楼梦》贾宝玉挨打之前,会让人偷偷去向内院报告。

关于婚姻,做一个总结:婚姻是社会为了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在孩子出生之前,社会上预备下的负责抚育的团体。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婚姻就是为了生孩子,但是起码可以说婚姻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负责抚育的团体,其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保证我们种族的延续和社会结构的完整,进而使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地更好。

理想的夫妻关系,应该有两重职能:第一,胜任社会交给他们的抚育孩子的事务;第二,两个人能够享受美好的感情生活。

上面只说了为什么你的生育是【利人】的,但是生育其实还有【损己】的一面。

为了培养一个孩子所耗费的各种心血就不说了,但是往往这个孩子还不领情,父母对于孩子的种种严厉要求,经常会成为父母与孩子感情破裂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在一个抚育是父母责任的社会里,父母就得代表社会来征服孩子不合于社会的本性,因此个体和社会的矛盾转化为施教者与被教者的冲突,再化为亲子冲突。

说了这么多,来做一个总结:

人的活动是求生(满足我们的衣食住行要求)----需求的满足有赖于物质的利用----利用的过程发生了经济的原则,即最少劳动获取最大报酬的原则,所以为了效率,创造了分工合作-----分工合作使得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必须依靠其他人-----要依赖他人,就要保证社会的完整-----为了保证社会完整,创造了各种制度(如生育制度)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